210年前的今天,1809年2月12日。
查尔斯·达尔文出生在英国的什鲁斯伯里。
他在什鲁斯伯里语法学校接受的最初八年学校教育,但他觉得课堂练习很无聊,当他的老师认为他可能脑子不够聪明,再怎么用功也不会是个好学者后,失望不已的父亲让他退了学。然后他的父亲让他就读爱丁堡大学医学预科,认为这样他的儿子就会继承父亲的事业。但是,达尔文发现课程沉闷,更糟的是,他怕看到血——他亲眼目睹了两例没有麻醉的操作,其中一个对象还是孩子;他实在是受不了,只好离开房间。渐渐地,他对医生事业也失去了兴趣。
后来,达尔文又进入剑桥大学基督学院,准备以后当一名牧师。但在剑桥大学,达尔文最终找到了自己的真爱:科学。他的科学才能很强,他的科学兴趣也很强烈。达尔文是那些幸运者之一,他们找到了一个职业,既可以施展自己的长处,又可以发挥自己的天才。他很幸运地在合适的时间和地点,拥有正确的心灵素质和头脑。不过,他毕业时获得的是神学文凭,并将按规定成为圣公会神职人员。
1831年的秋天是一个转折点。他接到一个邀请,邀请他成为政府派遣的一艘南半球科考船队的随队博物学家。
达尔文思考再三还是选择了登船。小猎犬号的旅途,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航行之一。科考船航行到了南美,在那里达尔文做了广泛的探索:沿着海岸的潮池和潘帕斯动植物区系。他们绕过合恩角,向北航行,沿南美西部海岸到达加拉帕戈斯群岛,1835年达尔文在那里停留了约五个星期,研究那里的巨型陆龟、吃海藻的蜥蜴和十几个小岛上的鸟类——“这是一个微型的小世界,上面的居民,你在别处绝对不可能找到。”然后,他们横跨南太平洋,航行到了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穿越印度洋,绕过非洲的尖端,再次在巴西上了岸;然后绕过佛得角群岛和亚速尔群岛返回家乡。这趟航程耗去了他不是两年而是五年时间。达尔文回到家已是28岁。
回到家乡的达尔文,做了大量田野笔记,进而对其进行分类整理和思考。他的健康状况已经遭到破坏,他的余生一直受到失眠、恶心、头痛的折磨。这很可能是因为他在航行过程中患上了热带疾病的缘故。
回国三年后,他发表了他的日志《乘小猎犬号环球航行》(The Voyage of the Beagle)。
达尔文开始看到,一种“演变”可能已经发生。一种物种显然来自其他物种的进化。
他推测:“如果这一模式是通用的,地球上所有种类的生命岂不都是从早期的物种演化而来?”
为了证明自己的猜测,达尔文二十年如一日地工作和修订他积累的丰富材料。不过,他心里很清楚,他的想法将会不可避免地引发敌意,因而他继续为自己拒绝出版作品找寻合理的理由:他的理论可能还需要再多一点的工作。
1858年7月1日,达尔文和华莱士一起在林奈学会的一次会议上,展示并演示了他们的理论——这是历史上盛行竞争时期一个感人的时刻。达尔文的“抽象”就是1859年出版的《物种起源》。《物种起源》的首印一天之内便销售一空,从那天起一直到现在,《物种起源》一直被赞誉为人类寻求理解的历史进程中的伟大作品之一。在世界上许多地方,人们都为达尔文的思想所震惊。
210年后的今天,达尔文的进化论已经成为了每个人上学必备的知识点,伟大的人离我们远去了,但是时间永远不会消除他留给我们的伟大引导。
时间不会消除,TOOTSCIENCE也永远不会忘记,那些伟大的人们留给我们去传承的科学精神。
公网安备 41010702002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