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教育部最新消息,2020年高考将推迟一个月进行,基础教育阶段暂未收到通知。根据现在的情形,大班幼儿在入小学前的在园时间会大幅缩短。
突如其来的“假期”,致使开学遥遥无期,影响最大的当属毕业班。而在众多毕业生中,比较特殊的一个群体就是幼儿园大班。
即将面临幼儿园和小学的“角色转换”,又面临着人生行为习惯培养的关键阶段,幼小衔接不得不让我们引起广泛的重视。
进入小学是孩子真正开始独立生活的开始,因此在衔接阶段,要有意识的培养孩子独立的生活能力。
如自己开始计划日程、自己选择自己的衣物、文具以及图书等、开始主动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也是帮助孩子更快适应学校生活的手段。
幼小衔接最重要的是帮助幼儿平缓过渡。
幼儿园和家长要注重培养幼儿的求知欲、专注力、坚持性、独立性、责任心等良好的学习品质。这些学习品质会让孩子在有需要时不断地择其有用者用之,获得成功。
入学前的很多小朋友都会对学校产生恐惧心理,很多都是因为从家长口中听到严格、严肃的小学形象。其实向孩子多多传达学校的正面评价,更有助于让孩子对上学这件事产生憧憬。
此外,提前帮助孩子在心理层面建立社交准备也很关键。
想要独立生活,首先要树立时间观念。
时间的概念很抽象,年龄小的孩子可能根本体会不到。家长可以利用日历、时钟等生活用品帮助孩子建立起时间的概念,然后和孩子做一些时间上的约定,如20分钟内收拾好自己的书桌,晚上7点—8点可以看动画片等,在孩子开始具备时间观念后,可以一起做一个时间计划表。
在这个衔接阶段,帮助孩子明确时间管理的重要性,会为他接下来各项行为习惯打下良好的基础。
探究能力与求知欲息息相关。每一次孩子的提问都是一次练习探究能力的机会。
在托特科学的课堂上,老师会先展示一种现象,然后引导学员提问、假设、探索。在这样的教学引导下的学员,表现出了更强的求知欲。
因此家长和孩子在平时的相处中,应主动引导孩子在提问后尝试自己探索问题的答案。
事实上,有相当一部分厌学的孩子并非其自身不具有学习的知识、技能与能力,而是他们在获得这些知识、技巧、能力的过程中,学习兴趣受到了伤害。因此作为家长要多多关注孩子的学习状态,而不是只关注学习的效果。
这次高考时间推迟暴露出来了很多高中生存在的问题,那就是心理调整的能力。
当孩子进入学校、进入社会会发现,尽管我们可以计划好我们的时间和我们的工作、学习,但我们无法预知生活的改变。
因此走进瞬息万变的社会之前,培养良好的心理调整能力是最重要的。
也许对学校充满期望,却一走进校门就遭受一轮打击。又或是面对性格迥异的同学,一时不知道如何去融合。或是本该拿一百分的考试,错在了一道自己很熟悉的题上面。甚至有可能是计划好了周末出游,结果下雨被取消。
在长期的应试教育中,大家只看到了成绩,心理调整能力这项重要技能却一再被忽略。但复杂的社会中,唯有能时刻调整好心态,无论在什么样的环境下都能按部就班,保持固有的节奏和弹性,才能成为最终的赢家。
正如托特科学的一位学员说的那样:
“有的实验并不是一次就能做成功的。”
幼小衔接阶段是每位孩子人生中重要的时刻之一,希望家长和孩子都能调整心态,理性、积极地对待这一阶段,抓住机会,做好面对未来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