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疫情,让学校开课时间不断推迟。
2月12日,教育部更是印发通知,部署中小学延期开学期间“停课不停学”有关工作。
在这种情况下,要想“不停学”,只能把课堂搬到线上。
面对在线教育的发展趋势,家长和孩子应该如何对待和选择呢?
不论是线上教学还是线下教学,有一个经典的教学三维目标。
主要包括人类生存所不可或缺的核心知识和学科基本知识;
基本能力——获取、收集、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过程——指应答性学习环境和交往、体验。
方法——包括基本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具体的学习方式(发现式学习、小组式学习、交往式学习……)。
情感是人对外界刺激肯定或否定的内心体验和心理反应,表现出来的喜怒哀乐就是态度。
价值观是对人和事物积极作用的评价和取舍的观念。它们是人的素质中的非智能因素。
因此不论在线教育还是线下教育,都应该关注这一发展趋势。
目前的很多在线教育的问题便是,止步于第一维度,重视传播知识与技能,而忽视思维的培养。
人们对于教育有一个最大的错误认识:一个人学会的只有他当时正在学习的东西,但其实,真正需要掌握的是伴随学习过程形成的态度和适合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这恰恰是目前的在线教育最需要提升的地方。
因此在选择在线课程的时候,要重视考察课程的深度,在线教育的本质依然是教育,各种新技术只是教育的工具。
在线教育机构呈现良莠不齐的发展的状态,在眼下这个流量激增的机遇下,各个机构纷纷抛出各式各样的优惠来引流。
不过一旦价低,课程的质量和教育的效果也就无法保证。低价直播课程的课堂同时容纳上百余名学生在线,有学生发出问题,老师极易忽视;在线答疑时,老师仅定期定时上线,解答方式也较为敷衍,常常发份资料了事。另外,很多家长和学生反映,低价班上的推销套路愈加令人反感。
从“囤书”到“囤课”,人们对于知识的热爱有的时候甚至超越理性。但在“囤课”之前,也希望家长和孩子都要关注自身的时间和精力。
质量低的课程和不是基于自身需求的课程安排对我们的时间和精力也是一种浪费,而这样的浪费比其他方面的浪费更加可惜。
文字是什么时候发明的?
英语字母是什么时候发明的?
互联网是什么时候发明的?
第一次在线教育是什么时候?
这些问题,能全部正确答上来的人不多,但是我们每个人却能熟练的使用文字、英文字母、互联网。
这正是教育对我们的塑造作用,将知识转化为工具与动力,让我们的思维一层层的进入到更深的领域,探索更多的未知,然后周而复始。
当在线教育来临时,很多人都在分析在线教育的优势和劣势,思考如何利用互联网来控制在家远程学习的人们,但重点其实是怎样利用教育来控制网络,帮助年轻人学会如何认识自己的需求,学会如何远离某些信息。
古罗马政治家马库斯·图留斯·西塞罗说:“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们摆脱现实的奴役,而现在的年轻人正在竭力做着相反的努力——为了适应现实而改变自己。”
面对在线教育,我们需要思考,在线教育是否“只是将‘知识’转移到了互联网,而并没有把‘教育’转移到互联网。”要知道,没有进行认真研究和思辨的在线教育,是无法带给我们想要的东西的。
那么,什么样的在线教育可以帮助我们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我们应该对它有更高的要求和期待。
图片作者:Sjoerd Verbeek
侵删